优秀短篇虚构作品摘抄(实用15篇)。
优秀短篇虚构作品摘抄 篇1
常有这样的情形,政策法规甫一出台,事情刚一开始,就从报纸、电台上看到或听到“全体支持”、“万民赞同”、“一致拥护”等类的说辞。我就纳闷,这写文章的人是怎么立马就知道“全体”、“万民”的“一致”的意见的呢?是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的,还是通过开万民大会举手表决得出的?即使问卷调查,也只能算是抽样,不能说是“全体”和“万民”,更何况结果也难达到“一致”;而能参会的也只能是领导或代表,也绝不可能是“全体”、“万民”,怕是连“广大”都难达到。我是一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理应是“万民”之一员、“全体”之一份,而我就很少接受过问卷调查,更少参加过表决大会。
即使偶尔接受调查、询问,投的也不尽是赞成、同意票,在某种程度上,还多是持质疑的态度。问问周围熟识的人和远在外地他乡的亲戚朋友,其情形大致和我差不多。假如就“你是否接受过对某事(当然是所谓的“全体支持”和“万民赞同”、的事)的问卷调查或参会表决“的问题做个问卷调查,结果肯定是答“未”和“否”的多,且是绝对的多。
从对某项具体的政策法规或具体的事理来看,得到“赞同”、“拥护”和“支持”的肯定有,肯定还不在少数,但距“全体”、“万民”总会是有些距离的;持“怀疑”、“否定”甚至“反对”的也肯定会有,有时也还肯定不在少数。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元的。在现代社会,只有没有政策法规和不干事的政党、政府是“全体”反对、“万民”背弃的。要制定政策法规、要干事,就会有正有误、有成有败,就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于是也就难得到“全体”、“万民”的“一致”的“赞同”、“拥护”和“支持”的。
再从政策法规和干事的初端来看,作为涉规涉事的“全体”、“万民”而言,也有个拭目以待、实践检验的过程。不经三个霉天、三个伏天的木质的`涨缩,怎能说木桶质量的优劣、木匠手艺的好孬?那些要急着表态的,也怕是少数沉不住气或是有某种需求的人,而绝非“全体”和“万民”的“一致”的意见。
如从以往的事实来看,被事前说成是得到“全体”、“万民”的“一致”的“赞同”、“拥护”和“支持”的政策法规,经实践检验后,名实相符的固然不少,但名实不符甚至名实相反的也很多。不用笔者赘言,大家都能说出一些例证。
那么,“全体支持”、“万民赞同”、“一致拥护”之类的说辞何其多、何其长久呢?笔误说肯定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能在报上撰文、台上演讲的,说都是精英有夸饰之嫌,但都受到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应是事实,起码不似我等草民的随意的胡诌乱说。
于是我想,怀着美好愿景寄予过高期望而急于言说的有之,而出于某种目的而迎奉甚至献媚讨好的肯定也有,至少于在编者能完成任务,不在编者能赚取稿费——尽管很少,但聊胜于无。但不管是出于那种心理,强造民意至小会产生误传、误导,
不利于政策法规的实施和检验。对上,肯定是得不到党和政府的真正认可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是我党一贯奉行的原则,“说真话实话、真实地反映民意”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大力倡导的;对下,有违民意、有失民心;于己也遭良心谴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优秀短篇虚构作品摘抄 篇2
爱是什么?它是开在虚空中的莲花,纯净,无尘。爱是神圣的,不可玷污的,它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把我们引向天堂。可又是卑微的,卑微到在尘埃里开出花朵。
爱有大爱和小爱两种,其实它们都是同时存在的。大爱如虚无的天空,包容一切,孕育一切,与道相同。小爱则包含亲情、友情、人之常情和爱情等与人性相关的各种情感。
此生最爱狂草,曾经到了如痴似狂的地步,后来因种种原因,搁下几年了。做人需要悟,处世需要悟,写文章需要悟,做草书更需要悟,那么爱情也需要悟。
反反复复多次恋爱,也多次失恋。感觉爱情这个东西,还真说不清,道不明。佛祖说:“一切皆因缘。”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振眠,前世五百次回眸,仅仅可得擦肩而过。科学上说:这一切都是体内荷尔蒙作怪。可事情并不如科学上说得那么简单,为什么五六十亿人的世界,偏偏就爱上他(她)。
有一句话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情为何物?太多的巧合,太多的不解,也太多的必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可有的人为什么喝了无数瓢,还在喝?为什么有的人一瓢都没喝成,就已离开?水自流,瓢自漂,可那瓢与水的漂流又有多少能够同步?
常常看那燃着的灯烛,无数的飞蛾、小虫,拼着性命往灯火上撞,无论如何也驱之不散。挥手散去,旋即又飞快地聚拢来,直至精疲力竭或被灯火灼伤而死。陷入爱河的人也往往如此,明知不可为,偏偏丧失理智,纷纷往火坑里跳。任旁人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
陷入爱河的人,不傻即疯。那神情,就像扑火的飞蛾,狂热,智商几近于零。如果能够理性地对待,那就不是爱情了,即使是,也淡而无味,有点变质了。
被爱的丘比特神箭射中的人,一下子变了一个人。时而如疯子般呆傻,时而如狂人狂热,一句话上升到天堂,一句话又跌落在地狱。
爱如岩浆,在地底潜伏;爱如火山,突然爆发;爱如潮水,汹涌澎湃;爱如地震,山崩地裂;爱如闪电,撕裂天空;爱如烟花,绚丽至极。有爱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失爱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的人世上只闻新人笑,谁人听见旧人哭。甚至只把蒲扇扇新坟。
可爱谁也琢磨不透,谁也把握不了,所以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谁都想一辈子拥有它。爱如流水,可它何时又为谁真正停流过。
常常想摆脱爱的轮回,可又谁能真正跳出红尘?那天堂与地狱的感觉,还是反复徜徉。
对爱情几十年的感悟,我只说一句:爱,如狂草。
为什么说爱如狂草?那得说说狂草是什么。[大学生范文网 1467.coM.cn]
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狂草大师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史载:张旭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韫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薛,或有异论,至张长史,无音言矣。”
意思是: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来传授给了崔邈、颜真卿。张旭说:“开始时,我看见公主与挑夫争著过路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后来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神韵。”张旭每次饮酒醉时就草书,挥笔大叫。将头浸入墨汁中用头书写,世上人称他为“张颠”酒醒后看见自己用头写的字,认为它神异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评论书法名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臣、薛稷四人,或许有不同的.意见,至于论到张旭,都没有异议。
杜甫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出自-杜甫诗《饮中八仙歌》)豪放不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恐怕也是天下独绝,利剑抛掷数丈之高,还能稳稳插入剑鞘。可谓神人。张旭一悟而成就狂草。
-
群学网(qx54.com)小编精心推荐:
- 优秀文学作品病句摘抄 | 名人的作品摘抄 | 名人作品段落摘抄 | 情绪记忆的作品摘抄 | 优秀短篇虚构作品摘抄 | 优秀短篇虚构作品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