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群学网 >报告 >导航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20

[精选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其三。

按理说,经历过总有感悟和收获。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频繁使用到报告,报告是我们用心学习(工作)的最终成果。一篇优秀的报告如何才能写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精选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其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保持电路平顶抽样S1自然抽样A-out抽样脉冲抽样输出LPF-InLPFLPF-oUTmusic信号源被抽样信号抗混叠滤波器抽样电路编码输入译码输出FIR/IIR3#信源编译码模块FPGA数字滤波

图1-1抽样定理实验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两种)。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实验时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

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

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

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将被抽样信号送入抽样单元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

模块3:TH3(抽样输出)模块3:TH5(LPF-In)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主控模块的W1使A-out输出峰峰值为3V。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被抽样信号MUSIc为幅度4V、频率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脉冲A-oUT为幅度3V、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平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LPF-oUT3#,以100Hz的步进减小A-oUT

主控&信号源

的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多小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4)用频谱的角度验证抽样定理(选做):用示波器频谱功能观测并记录被抽样信号MUSIc和抽样输出频谱。以100Hz的步进减小抽样脉冲的频率,观测抽样输出以及恢复信号的频谱。(注意:示波器需要用250kSa/s采样率(即每秒采样点为250K),FFT缩放调节为×10)。

注:通过观测频谱可以看到当抽样脉冲小于2倍被抽样信号频率时,信号会产生混叠。

实验项目二滤波器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不同抽样时钟频率,分别观测和绘制抗混叠低通滤波和fir数字滤波的幅频特性曲线,并比较抽样信号经这两种滤波器后的恢复效果,从而了解和探讨不同滤波器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1、测试抗混叠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A-oUT模块3:TH5(LPF-In)将信号送入模拟滤波器Qx54.coM

(2)开电,设置主控模块,选择【信号源】→【输出波形】和【输出频率】,通过调节相应旋钮,使A-oUT

主控&信号源

输出频率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抗混叠低通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频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LPF-oUT3#。以100Hz步进减小A-oUTLPF-oUT3#的频谱。记入如下表格:

A-oUT频率/Hz 5K … 4.5K … 3.4K … 3.0K … 2、测试fir数字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基频幅度/V主控&信号源

输出频率,观测并记录

信号源:A-oUT模块3:TH13(编码输入)将信号送入数字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调节【信号源】,使A-out输出频率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fir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频率5KHz、幅度3V的正弦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用示波器观测译码输出3#,以100Hz的步进减小A-oUT码输出3#的频谱。记入如下表格:

A_out的频率/Hz 5K … 4K … 3K … 2K ...基频幅度/V主控&信号源

的频率。观测并记录译

由上述表格数据,画出fir低通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

思考:对于3KHz低通滤波器,为了更好的画出幅频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如何调整信号源输入频率的步进值大小?

3、分别利用上述两个滤波器对被抽样信号进行恢复,比较被抽样信号恢复效果。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提供被抽样信号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送入FIR数字低通滤波器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5(LPF-In)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13(编码输入)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调节W1

主控&信号源

使信号A-o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待抽样信号MUSIc为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时钟信号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对比观测不同滤波器的信号恢复效果:用示波器分别观测

LPF-oUT3#和译码输出3#,以100Hz步进减小抽样时钟A-oUT的输出频率,对比观测模拟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在不同抽样频率下信号恢复的效果。(频率步进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自行设置。)思考:不同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恢复有何影响?实验项目三滤波器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不同抽样时钟频率,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分别观测抽样信号经fir滤波和iir滤波后的恢复失真情况,从而了解和探讨不同滤波器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1、观察被抽样信号经过fir低通滤波器与iir低通滤波器后,所恢复信号的频谱。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MUSIc信号源:A-oUT目标端口连线说明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提供被抽样信号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将信号送入数字滤波器模块3:TH3(抽样输出)模块3:TH13(编码输入)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W1

主控&信号源

使信号A-o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待抽样信号MUSIc为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时钟信号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a、观测信号经fir滤波后波形恢复效果: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抽样定理】→【FIR滤波器】;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的抽样时钟频率为7.5KHz;用示波器观测恢复信号译码输出3#的波形和频谱。

b、观测信号经iir滤波后波形恢复效果: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抽样定理】→【IIR滤波器】;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的抽样时钟频率为7.5KHz;用示波器观测恢复信号译码输出3#的波形和频谱。

c、探讨被抽样信号经不同滤波器恢复的频谱和时域波形:

被抽样信号与经过滤波器后恢复的信号之间的频谱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否就是说原始信号能够不失真的恢复出来?用示波器分别观测fir滤波恢复和iir滤波恢复情况下,译码输出3#的时域波形是否完全一致,如果波形不一致,是失真呢?还是有相位的平移呢?如果相位有平移,观测并计算相位移动时间。

2、观测相频特性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A-oUT模块3:TH13(编码输入)使源信号进入数字滤波器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FIR滤波器】。

(3)此时系统初始实验状态为:A-oUT为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对比观测信号经fir滤波后的相频特性:设置【信号源】使A-oUT输出频率为5KHz、峰峰值为3V的正弦波;以100Hz步进减小A-oUT输出频率,用示波器对比观测A-oUT控&信号源主和译码输出3#的时域波形。相频特性测量就是改变信号的频率,测输出信号的延时(时域上观测)。记入如下表格:

A-oUT的频率/Hz被抽样信号与恢复信号的相位延时/ms 3.5K 3.4K 3.3K ...

五、实验报告

1、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

2、绘出所做实验的电路、仪表连接调测图。并列出所测各点的波形、频率、电压等有关数据,对所测数据做简要分析说明。必要时借助于计算公式及推导。

3、分析以下问题: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是如何影响抽样恢复信号的?简述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答: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于源信号谱中最高频率fn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经滤波后得到的信号包含了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故在低通滤波器输出端可以得到恢复后的原新号。当抽样频率小于2倍的原新号的最高频率即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时,抽样信号的频谱会发生混叠现象,从发生混叠后的频谱中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得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从而导致失真。

平顶抽样原理:抽样脉冲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在脉宽期间其幅度不变,每个抽样脉冲顶

部不随信号变化。实际应用中是采用抽样保持电路来实现的。

自然抽样原理:抽样脉冲具有一定持续时间,在脉宽期间其幅度不变,每个抽样脉冲顶部随信号幅度变化。用周期性脉冲序列与信号相乘就可以实现。

4、思考一下,实验步骤中采用3K+1K正弦合成波作为被抽样信号,而不是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在实验过程中波形变化的观测上有什么区别?对抽样定理理论和实际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答:观测波形变化时更稳定。使抽样定理理论的验证结果更可靠。

实验步骤: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K1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K1为“平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设置开关K1为“自然抽样”

档位,用示波器观测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多小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小编推荐

实用报告: 实验报告(篇五)


相信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打开理论宝库的钥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书写报告,一份好的报告可以促使我们不断进步。一篇优秀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实用报告: 实验报告(篇五)”,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一: 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实验

1.实验目的: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

3.实验对象:非线性电阻模块。

4.实验原理框图:

图1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原理框图

5.实验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插上跳线J01、J02,并将可调电压源处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头,在混沌单元1中插上非线性电阻NR1。

第二步:连接混沌通讯实验仪电源,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面板上的电流表应有电流显示,电压表也应有显示值。

第三步:按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可调电压源上电位器,并观察混沌面板上的电压表上的读数,每隔0.2V记录面板上电压表和电流表上的读数,直到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四步: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用第三步所记录的数据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2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图

第五步:找出曲线拐点,分别计算五个区间的等效电阻值。

实验二: 混沌波形发生实验

1.实验目的:调节并观察非线性电路振荡周期分岔现象和混沌现象。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数字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图:

图3 混沌波形发生实验原理框图

4.实验方法:

第一步:拔除跳线J01、J02,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的混沌单元1中插上电位器W1、电容C1、电容C2、非线性电阻NR1,并将电位器W1上的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二步:用两根Q9线分别连接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口到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标号Q8和Q7处。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

第三步: 把示波器的时基档切换到X-Y。调节示波器通道CH1和CH2的电压档位使示波器显示屏上能显示整个波形,逆时针旋转电位器W1直到示波器上的混沌波形变为一个点,然后慢慢顺时针旋转电位器W1并观察示波器,示波器上应该逐次出现单周期分岔(见图

4)、双周期分岔(见图5)、四周期分岔(见图6)、多周期分岔(见图7) 、单吸引子(见图8)、双吸引子(见图9)现象。

图4 单周期分岔

图5双周期分岔图6四周期分岔

第 3 页(共 9 页)

图7多周期分岔图8单吸引子

图9 双吸引子

注:在调试出双吸引子图形时,注意感觉调节电位器的可变范围。即在某一范围内变化,双吸引子都会存在。最终应该将调节电位器调节到这一范围的中间点,这时双吸引子最为稳定,并易于观察清楚。

实验三 混沌电路的同步实验

1.实验目的:调试并观察混沌同步波形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图:

图10 混沌同步原理框图

4.工作原理:

1),由于混沌单元2与混沌单元3的电路参数基本一致,它们自身的振荡周期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因为它们的相位不一致,所以看起来都杂乱无章。看不出它们的相似性。

2),如果能让它们的相位同步,将会发现它们的振荡周期非常相似。特别是将W2和W3作

第 4 页(共 9 页)

适当调整,会发现它们的振荡波形不仅周期非常相似,幅度也基本一致。整个波形具有相当大的等同性。

3),让它们相位同步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其中一个单元接受另一个单元的影响,受影响大,则能较快同步。受影响小,则同步较慢,或不能同步。为此,在两个混沌单元之间加入了“信道一”。

4),“信道一”由一个射随器和一只电位器及一个信号观测口组成。

射随器的作用是单向隔离,它让前级(混沌单元2)的信号通过,再经W4后去影响后级(混沌单元3)的工作状态,而后级的信号却不能影响前级的工作状态。

混沌单元2信号经射随器后,其信号特性基本可认为没发生改变,等于原来混沌单元2的信号。即W4左方的信号为混沌单元2的信号。右方的为混沌单元3的信号。

电位器的作用:调整它的阻值可以改变混沌单元2对混沌单元3的影响程度。

5.实验方法:

第一步:插上面板上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的所有电路模块。按照实验二的方法将混

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分别调节到混沌状态,即双吸引子状态。电位器调到保持双吸引子状态的中点。

调试混沌单元2时示波器接到Q5、Q6座处。

调试混沌单元3时示波器接到Q3、Q4座处。

第二步:插上“信道一”和键控器,键控器上的开关置“1”。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调节示波器CH1和CH2的电压档位到0.5V。

第三步:细心微调混沌单元2的W2和混沌单元3的W3直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成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如图11:

图11 混沌同步调节好后示波器上波形状态示意图

这幅图形表达的含义是:如果两路波形完全相等,这条线将是一条45度的非常干净的直线。45度表示两路波形的幅度基本一致。线的长度表达了波形的振幅,线的粗细代表两路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在细节上的差异。所以这条线的优劣表达出了两路波形的同步程度。所以,应尽可能的将这条线调细,但同时必须保证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处于混沌状态。

第四步:用电缆线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连接Q6和Q5,观察示波器上是否存在混沌波形,如不存在混沌波形,调节W2使混沌单元2处于混沌状态。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混沌单元3,确保混沌单元3也处于混沌状态,显示出双吸引子。

第五步: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检查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

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接Q3和Q6,也应显示混沌状态的双吸引子。

第六步:在使W4尽可能大的情况下调节W2,W3,使示波器上显示的斜线尽可能最细。 思考题:为什么要将W4尽可能调大呐?如果W4很小,或者为零,代表什么意思?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四 混沌键控实验

1.实验目的:用混沌电路方式传输键控信号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框图:

图12 混沌键控实验原理框图

键控器说明:键控器主要由三个部份组成:

1) 、控制信号部份:控制信号有三个来原。

A,手动按键产生的键控信号。低电平0V,高电平5V。

B,电路自身产生的方波信号,周期哟40mS。低电平0V,高电平5V。

C,外部输入的数字信号。要求最高频率小于100Hz,低电平0V,高电平5V。

2) 、控制信号选择开关:开关拨到“1”时,选择手动按键产生的键控信号。按键不按

时输出低电平,按下时输出高电平。

开关拨到“2”时,选择电路自身产生的方波信号。

开关拨到“3”时,选择外部输入的数字信号。

3) 、切换器:利用选择开关送来的信号来控制切换器的输出选通状态。当到来的控制

信号为高电平时,选通混沌单元1,低电平选通混沌单元2。

4.实验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的面板上插上混沌单元1、2和3的所有电路模块。按照实验二的方法分别将混沌单元1、2和3调节到混沌状态。

第二步: 在面板上插上键控单元,信道一和信号处理单元。将键控器上的拨动开关拨到

[报告系列] 实验一 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一篇)


按理说,经历过总有感悟和收获。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报告这种实用文,我们撰写报告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我们在写报告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报告系列] 实验一 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专业 课程名称 实验类型

叶宇丽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

□验证 □设计 □综合

姚彬

学号 年级、班级 实验项目 实验时间 实验评分

xx2802059 xx级 4班

双绞线制作和简单局域网组建

xx年10月20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一双绞线制作和简单局域网组建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的标准和制作方法。 2. 了解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网络连接方法。 3. 掌握双机互连组建对等网的方法。

4. 掌握通过HUB或Switch组建简单局域网的方法。

二、实验项目

(1)直通线的制作 (2)交叉线制作

三、实验器材

①若干水晶头; ②双绞线;

③做线工具剥线/压线钳; ④网线测试仪。

四、实验步骤

(1)认知实验室的网络设备和实验环境。 (2)完成直通线和交叉线的制作。

(3)完成不通过HUB和switch直接双机互连组建对等网实验(考虑应采用何种双绞线,用什么方法验证双机的互通性?)。

(4)完成通过HUB或switch组建简单局域网实验(考虑应采用何种双绞线,如何验证局域网的连通性?)

五、分析与思考

1.简述网线跳线中三种规则(直通、交叉和反转)的区别与联系。

答:双绞线分为直通线,交叉线和反转线;

直通线:两头都为A类或B类,用于PC机与交换机或集线器、交换机或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连接;

交叉线:一头A类另一头B类,用于PC机与PC机之间、PC机与路由器之间、路由器与路

由器之间、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集线器、集线器与集线器之间的线路连接;

反转线:一头A类另一头把A类线的线序反转接,用于连接工作站和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Console(控制口)。

2.试述网线制作过程和你的体会。

答:网线制作过程:找一根双绞线(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用剥线钳钳住双绞线端口下方2-3厘米处转一圈,剥去胶层;接下来就按EIA/TIA568A或EIA/TIA568B标准排列芯线。排好了就插入水晶头;然后用压线钳挤压水晶头,就完成一端线头,等完成两根,就用网线测试仪检测,检测成功就完成网线制作。

我的体会:了解了生活中网线水晶头制作,学到一项技巧,还有凡是要仔细和耐心。 还了解了这个实验过程要注意的事项:①剥线不能剥得太长,不然就压不好;②水晶头插入方向要正确;③压线时一定要均匀缓慢用力,并且要用力压到底,使探针完全刺破双绞线芯线,否则会造成探针与芯线接触不良。

3.在以下情况,应采用哪种双绞线跳线互联? (1)PC与PC。

(2)PC与交换机的Console口。 (3)交换机与路由器。 (4)交换机与交换机。 (5)路由器与路由器。 (6)PC与交换机。 (7)PC与路由器。

答:由:直通线:两头都为A类或B类,用于PC机与交换机或集线器、交换机或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连接;

交叉线:一头A类另一头B类,用于PC机与PC机之间、PC机与路由器之间、路由器与路

由器之间、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集线器、集线器与集线器之间的线路连接;

反转线:一头A类另一头把A类线的线序反转接,用于连接工作站和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Console(控制口)。

可知(1)交叉线;(2)反转线;(3)直通线;(4)交叉线;(5)交叉线;(6)直通线;(7)交叉线;

4.验证你组建的双机互连对等网连通的结果,并用visio画出实验拓朴图。

5.验证你通过HUB或switch组建简单局域网连通的结果,并用visio画出实验拓朴图。

实用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170字


俗话说,只有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往往都需要我们撰写报告,写一份高质量的报告也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一篇优秀的报告如何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17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验内容 8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