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群学网 >发言稿 >导航

守岁日记

发布时间:2025-03-12

守岁日记(推荐十篇)。

⬮ 守岁日记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年的习俗有贴春联、扫灰尘、拜年、吃饺子、放炮、守岁等。其中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叫“年”。它的形象狰狞,生性凶残,一天换一种口味,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天黑以后,等到鸡鸭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人们算准了“年”活动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少围在一起用餐表现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祚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哦,原来过年还要做这些事,不怪诗里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同学们你们过年有没有守岁呀?

⬮ 守岁日记

守岁是什么意思<\/h2>

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现存文献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除夕守岁,除了岁火外还有“燃灯照岁”的习俗,即大年夜遍燃灯烛。过除夕,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谓之“照虚耗”,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守岁的意思是什么<\/h2>

守岁的意思:

1、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2、传统的守岁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现在的守岁一般是过了12点就可以睡了。

守岁又叫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是年俗活动之一,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受中国的影响,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守岁有哪些习俗:

1、吃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说明红红火火,鱼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2、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除了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3、踩岁: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4、吃饺子、汤圆、年糕:北方人习惯吃饺子,白面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南方人习惯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吃年糕,象征着一年比一年高。

守岁什么意思<\/h2>

从字面意思来看,守岁是指除夕不睡觉,一直等候大年初一的到来。实际上,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是指在房子里点燃灯烛,全家一起迎接新年。

守岁什么意思

守岁是中国春节主要的传统习俗之一,通常是会从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开始。从字面意思来看,守岁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不睡觉,一直守候到新一年的到来。

而作为传统习俗的话,守岁则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就是在家中各处都点燃灯烛,照亮整个家里,然后一家人欢聚在一起迎接新年。

在除夕晚上点燃的灯烛一定要通宵不灭,直到大年初一早晨的到来,这就被称之为“照虚耗”。人们认为在点岁火之后,就会给家里带来财富。

也有部分人们认为,在吃过年夜饭之后点燃蜡烛,通宵守夜可以将一切邪瘟病疫驱除,这样来年就会平安健康以及吉祥如意。

除夕守岁的来历

关于除夕守岁的起源,有三种传说:一是为了对付叫做“年”的怪兽。传说,这种叫做“年”的怪兽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人们为了躲避“年”兽,不敢睡觉,会一直喝酒等到天亮。

还有一种说法是,守岁源于古代驱邪的需要。人们认为,通宵守夜可以一切邪瘟病疫驱除,这样来年就会变得吉祥如意。

再就是,除夕守夜是为了迎接“灶王奶奶”。贤惠的灶王奶奶感念百姓的生活疾苦,拖到了三十这天才上天述职。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于是就会在二十三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称此为“守岁”。

守岁是什么<\/h2>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也有部分地区将通宵守夜(熬年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一般是农历大年三十晚或者大年二十九号。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岁,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

守岁的意思<\/h2>

在农历除夕晚上不睡觉,一直守候到大年初一的来临。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而在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含义,一种为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而年轻人守岁为了和父母长辈一起守住时光,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因此,守岁的意思为对将逝去旧岁的留恋,也是对将到来新年的满怀希望。

守岁要守到几点:

传统的守岁是通宵不睡,直至第二日天亮。现在一般来说,守岁时间过了12点就可以睡了。守岁是一种对旧年的不舍以及对来年的美好期望,守岁要守到几点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身体较差,或者是白天较为劳累的,建议还是按照正常的休息时间。

守岁的古诗如下:

1、《守岁》

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隋宫守岁》

唐代: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守岁的含义是什么?<\/h2>

守岁最早见晋周处 《风土记》: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蜀国(今四川及重庆一带)在一年的最后几天相互慰问称为馈岁;用酒、食物邀请朋友称为别岁,除夕那天整晚不睡觉,称为守岁。

守岁,就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守岁日记

盼望已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在这烟花灿烂辞旧迎新之夜,据说很多人都会“守岁”,通宵熬夜,辞别旧岁,喜迎新年。今天,我决定和大家一样也要守岁,让新年的晨曦第一时间映入眼帘,体验一下这个意义非凡的传统年俗。

我们一家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吃好了年夜饭,放好了开门炮,接下来,一大家子就要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熬年守岁”啦。八点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奶奶、妈妈、姐姐还有我和伯母,我们早已坐在电视机前翘首以待。大年三十看春晚,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中国人最期待的除夕盛会,五十六个民族载歌载舞,各地风土人情以精炼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呈现,更有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节目……演员们十八般武艺齐上场,把新年的喜庆祥和渲染得淋漓尽致。爷爷和爸爸这些大老爷们却是不爱文艺,他们老早约定了牌局,赌资还比平常大出一倍,不为输赢,全是图个热闹高兴。

我们边嗑瓜子边看春晚,妈妈和奶奶不时点评一下节目是否精彩,偶尔还回顾一下早些年除夕守岁的情景,感慨时代发展迅速,我们家的变化也堪称巨大。时间也就不知不觉接近了午夜,屋外又有鞭炮声此起彼伏地传来,美丽的烟花又开始在夜空盛开,我和姐姐终于坐不住了。可是因为之前妈妈说过最近雾霾天多,各种污染导致空气质量差,所以我们只是放了一串开门炮,在这本该用鞭炮烟花庆贺新旧年岁交替之际,我们要用更环保的方式进行。于是,我跟姐姐打开电脑,上了qq,挨个儿给同学亲人们拜年,虚拟的网络满载着我们对彼此的祝福,也充满了我们对新年的希翼和憧憬。姐姐还教我制作电子贺卡,把自己的照片和祝福设计成漂亮的动画贺卡,这份别出心裁的新年礼物当然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夸赞。与此同时,我也收到了好多好多真诚的祝福……

时间很快滑到凌晨2点,夜真的深了,我和姐姐渐渐感到疲惫不堪,眼皮子沉重极了,忍不住地往下掉。可是我们坚持不服输,硬撑着忍了一个多小时。只记得我最后一次看挂钟时针指向4时,从来没有熬这么长的夜,我们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就不知不觉地在沙发上进入了梦乡……

⬮ 守岁日记

除夕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除夕夜人们通宵不眠,据说守岁而无倦意,是表示着来年的精力充沛。关于守岁的由来有一个说法相传中国在太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巨大怪兽,长得面目狰狞,头长触角,而且生性残暴,饥饿时从昆虫到人类,凡是生物一概不拒,令人闻之丧胆。后来大家渐渐掌握年的出现时间,“年”只在冬天食物短缺时才爬上岸出来觅食,而且刚好每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总是在夜里才出来饱餐一顿,到清晨时,早就消失无踪了。因此,每到这天,大家就把这一夜看作是关口来过,称为“年关”,也就是现今的除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再把鸡圈、牛栏全部关紧,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驱赶厄运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惯。到午夜时晚辈向长辈拜年家长则在这时给小孩儿“压岁钱”,也有的家庭是正月初一早晨给压岁钱的。这个传统习惯至今未变。压岁钱实为“压祟钱”。祟,据说是曾经猖獗一时,残害儿童的鬼怪,传说八仙曾变了八枚铜钱来躲在孩子枕头下,吓退了万恶的祟。后来就形成了新年给孩子压祟钱,以祝福孩子平安的习俗。“祟”与“岁”谐音,“压祟钱”现在都通称“压岁钱”了。我认为过年表示辛苦一年后的松弛和安乐,除夕时,异乡的游子一定会赶回家团聚吃年夜饭,即使未能回家吃团圆饭的家人,也要替他摆一副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午夜拜年时,便可以拿到家人发的压岁钱,过年表示一家的团圆并一起享受团圆的天伦之乐。篇二:春节守岁_700字当xx年的春节即将来临时,我就会不自觉地想起xx年除夕时的热闹场景。我们家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在除夕这天晚上,全家一定要进行“守岁”这个传统习俗。除夕这天,我早早做好作业练完琴,守在电视机旁,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在漫长的广告过后,响起了喜庆的音乐,春节联欢晚会来了!一开始我便怀着激动的心情看起了节目。可是,过了一会儿,习惯了早睡的爷爷奶奶便熬不住就睡觉去了。我呢,却没有一丝睡意,反而更加兴奋地等待着午夜钟声的敲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爸爸妈妈的眼皮儿也开始打架,不一会儿,他们俩竟在沙发上睡着了!不过,这时的我也开始接连不断地打着一个又一个哈欠。哼,我可不会这么容易睡着的,我坚定了决心,用手把眼皮使劲儿撑起来。终于,离零点还有十分钟了,我睁大了眼睛,九分钟、八分钟、七分钟、六分钟……我滔滔不绝地数着倒计时,像一个和尚在念着经。“当当”钟声敲响了!我好像一下恢复了精神,在客厅里跳来跳去。爸爸妈妈醒了,爷爷奶奶从房间里走出来,我们跑到阳台上,观看四周绽开的烟花,美妙极了。这时的大街上可热闹了:人们在欢呼、在跳舞,喜庆的呼声伴着鞭炮声响彻云霄。小卖部的阿姨、服装店的老板、街上逗留的行人、放烟花的大哥哥姐姐们,此时全都望着天,手作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大喊着:“春节快乐!”渐渐地人们的喊声盖过了烟花绽放的声音,好像如此的呐喊也表达不完他们心中的喜悦、激动和兴奋。这时,不知是谁弄来了大型烟花在空旷的地面向天空发射,看着散开的壮丽烟花,人们更加欣喜了。呐喊声、烟花声、电视里的歌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融合在一起,别提多热闹了。这个夜晚,灯火通明。

⬮ 守岁日记

今年过年,爸爸妈妈带我去农村外婆家,我就说说,守岁那事吧!

除夕夜里,我和哥哥、王明明、方建一起,提着灯笼去巡逻守岁。我们分头巡逻,约定在土地神,那儿见。路上,我与王明明疑神疑鬼,明明,我害怕。就是,叫我们两个胆小鬼在一起。我们快点走吧!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到达了土地神那儿,爬上了一辆小货车。哥哥帮我们去买东西吃,我又开始杞人忧天了明明,吃东西在什么地方不好,非要待在这么可怕的地方。就是,万一土地神活了怎么办?哥哥,快点来吧。哥哥来了,袋子里有四根辣条,八个果冻和四包方便面。大家开始有说有笑的,而且相互猜谜。哥哥最先出题: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王明明只顾着吃,我还在开方便面包装,方建还在咬辣条。所以没人回答。哥哥说:因为眼睛长在耳朵的前面。知道!我们懒洋洋地说。

除夕之夜真快乐!

⬮ 守岁日记

这几年我除夕夜总是放了寒假赶到新疆外婆家度过,我喜欢新疆,更喜欢新疆除夕夜。

日历一页一页翻过,终于到了除夕这一天。下午,大舅便点了一大卷比我腰围还要粗鞭炮,哪里想到那炮不光炮声震天,动力十足,飞溅起来炮花漫天飞舞后飘飘洒洒地落在洁白雪地上,红白点缀,漂亮又喜庆。外婆准备了各种各样馅,家里所有女人们忙着包饺子,做各种好吃点心,还没有熟,我已经馋得直流口水了。终于等到太阳公公下山了,一大桌好吃已经端上了桌,外面连绵不断炮声告诉我们,除夕夜真到来了!

大家围坐在桌旁,外婆公布了除夕守则:吃饱喝好,开开心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最重要一条,每个人都要守岁。我一听拍手称赞。心想只要有好看电视和好玩电脑游戏,我可是不睡觉都可以呀!吃好了丰盛年夜饭,大人们边看春晚边打起了牌,我便和哥哥放鞭炮在雪地上打起了雪仗,玩了好久回到房子里一看时间还不到12点呢,我便玩起了游戏,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眼睛也痛了,也不想玩游戏了,真想睡一会会,可想到外婆除夕守则,我洗了一把脸,继续“作战”这时妈妈和小姨已经败下阵来呼呼大睡了,没过多久,外婆和爸爸也败下阵来,接着大家陆续“阵亡”,最后我以2点20最后时间打破“全家记录”成为NO1.耶!

我喜欢今年这个,让我欢喜让我“累”除夕守岁,我朋友们,你们守了吗?

⬮ 守岁日记

今天晚上是大年夜,是一个让人高兴的夜。因为晚上是一个告别旧年,迎接新年的夜晚,所以我决定守岁。

在爷爷奶奶家吃了年夜饭后,对了我给你们说说我吃的东西吧,什么烤鸡,烤鸭等等,反正是许多平时难得吃上的东西,哎呀,太多了!我也说不清。可说得上是山珍海味啊!回到家,我就开始守岁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春节联欢会》,里边表演的小品让我乐翻了天,什么马大姐外传,打工幼儿园等等,都让我开怀大笑一场。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马大姐外传》,说的是一个男的找对象,一会儿要马大姐说合,一会儿又要马大姐说散,弄得马大姐团团转,真是太好笑了。就这样,我吃着零食,同大人一起看着电视,随着节目慢慢度过着大年的夜晚。

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一点半了,我那不争气的眼睛就开始打架了。妈妈笑着对我说:"不行就去睡吧!别硬撑着!",爸爸在一边直看着我乐,我本想再坚持一下,可是太困了,只好乖乖上床睡觉去了。

⬮ 守岁日记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习俗介绍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守岁日记

大年三十,人们都要守岁,今年,我亲自体验了一次大年节守岁。

那天晚上,我们刚吃完年夜饭,哥哥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放鞭炮,放完鞭炮已经是八点半了,现在干什么呢?大人们搓麻将,我们就打牌吧。十点半了,还有一个半小时,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这时,奶奶端来了枣、柿饼、杏仁、永生果、年糕,于是,哥哥说道:“吃枣,春来早。”我也不甘示弱:“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永生果,永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奶奶也说道。吃完东西,我又和哥哥提着灯笼四处走,祝贺碰见的熟人有个吉利年。此时此刻的我,感到十分激动,再过半小时我就十三岁了,旧的一年要过去了,新的一年要来临了!回到家里,我和家人们就开始倒计时,20xx年十仲春三十23时59分55秒、56、57、58、59,20xx年正月初一0点0分0秒!时间似乎凝固住了,我们都沉醉在这欢庆的情浓时刻!

朋友们,为新一年的到来,做好自我预备吧!愿大家学习、工作旺上加旺!

⬮ 守岁日记

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就围坐在火塘边守岁。火塘里燃着的,是在灶屋的阁楼上烟熏火烤了大半年的木柴和树根。木柴很干爽,烧出的火旺旺的,且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在童年的记忆中,这木柴的清香,就是年夜的气息。

这火要燃到很晚很晚才熄。

在红红的火光中,大人们的脸上有一份少见的祥和,闲聊时的语声,也比往日舒缓。好像劳作了一年之后,在这一刻,连心绪也该安歇了。

孩子呢,肚皮被大鱼大肉胀得圆圆的,但还惦着灶上的糯米粑粑。粑粑是妈妈在前一日的下午做好的,里面有油碴、炒花生仁、红糖和胡椒混合而成的馅,外面则包以夏日就准备好的青青桐叶。妈妈微笑着用火钳扒开火塘边红红的灰烬,将一个桐叶包好的粑粑煨在火中。不一会儿,便有桐叶和糯米的清香从塘里飘出,弥漫着整间屋子。

刚从火灰中夹出来的粑粑很烫,但孩子还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桐叶已自然剥落了,冒着热气的粑粑在孩子的两只手中忙不迭地丢来丢去,嘴里还稀溜稀溜地吹气。

吃过粑粑以后,孩子忍不住打呵欠了。妈妈的眼皮沉重得睁不开了,但她还是顽强地坐着,守着那一塘红红的火,守着岁。孩子的心里却有另一个盼压岁钱。

于是,爷爷奶奶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张张崭新的钞票,五角或一块,沙沙脆响,且带着体温。孩子欣喜地接了,便将脸转向爸爸妈妈。于是,爸爸妈妈的动作不像爷爷奶奶那样郑重其事,崭新的钞票摸上去也没有体温,但钞票的面额总是比爷爷奶奶给的大。

这是压岁钱啊,给你压岁的。爷爷奶奶摸摸孩子的头,慈祥地说。

孩子便认真地看着手上的钱,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再感到困倦。

孩子并不明白岁的含义,但红红的守岁的火,映得孩子的脸像一个美丽的苹果。

我就是那个守岁的孩子。许多年以后,每当想起爷爷奶奶那带有体温的压岁钱,我的眼睛就会变得潮湿。

    更多精彩的守岁日记,欢迎继续浏览:守岁日记

文章来源:https://www.qx54.com/fayangao/177002.html

守岁日记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