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精选一篇。
大家都在上学的时候遇到发言大会吧!发言讲究的是流畅与清晰,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发言感染到大家,所有人都想要自己表现的更加优秀,写发言稿时,你知道怎么避免千篇一律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舌尖上的中国》有感精选一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今天才开始看舌尖上的中国,真觉得以前没看真是损失不小,完全就是一百科全书啊,信息量真大,眼睛眨一下都会错过很多精彩,感觉中国的历史真是悠久,中国人的祖先真是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果然精华,中国的饭真好看又好吃。qX54.COM
但是片中也时时在暗示,村里人都去城市打工挣钱了,好多技艺面临失传,让人痛心,机器代替人力,人类得到了闲暇,不用负重劳作,却也失去了最纯朴真实的美味,如陕西老汉所言,还是石磨磨出的香啊。我辈九零后谁还会愿意去学这门技艺呢?以后还能吃到纯正的什么呢?猪肉?大米?还是蔬菜。上帝是多么的公平,人类只有失去重要的东西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
查干湖的捕鱼者每次都只会用大网去捕两公斤以上的鱼,故意漏掉小鱼,这已经成了祖先流传下来的约定,真是令人感动,仿佛与自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人类只取自己所需,不去伤害大鱼,不去打破生态平衡,而大自然供养他们的祖祖辈辈,每年同样的厚爱和馈赠。从来不会食言和背叛,比人的关系都可靠,可如今人类更像是小人得志了,贪婪的欲望让他们目光短浅,能捕到的鱼每年都在减少,不止是鱼,树木,河流,冰川都在慢慢变化,不在乎大自然的人,有一天,大自然也不会管他的死活。
节约这个概念以前真不在我心里,只要是免费的,姐们我恨不得多用点,后来身边好多长辈的言传身教让我真是改变了,那么多次的教诲,特别是她们自己那么的节俭,她们可不会区分是不是免费的,我这心里就算是块石头也化了,可是没吃过苦,受过穷的人,真是没法处处都记得啊,今天看了挖藕的人,一天工作下来,腰酸背痛的还要忍受各种折磨,真是让人心疼,菜场的藕只有两块五一斤,可没想到背后的辛苦确是给我250块我都不愿做的,所有的辛劳都应该被尊重,所以我现在都很少在大街上乱丢垃圾,也是考虑环卫工的不容易啊。
所以我是多么感谢我生在这个年代,这个国家,这个地方,我可以吃到那么多好吃的,去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大自然还留有原来一半的风貌,我还能看到雨看到雪,早上出门散步的时候我心里就默念,感谢爹妈,感谢阳光,感谢空气,感谢每一个身边走过的路人,能这样走着,真好。小时候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妈妈的草地,是温暖的摇篮,请不把草地损坏,让妈妈心酸,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热爱妈妈吧,请不要给妈妈增添麻烦,热爱这一切吧,也许下一秒,他就是别的样子了。
延伸阅读
[热搜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其二
生命中因为差别而丰富,但是意识差距太大就要举行发言会平衡我们的想法。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在万众瞩目下进行发言,勇敢的说出我们的想法。杂多的思绪可以通过一份发言稿表达出来,大家的想法会因为你的发言而认同你,发言稿怎么写才算成功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搜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其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天,我打开电脑,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馈赠》,看完以后,令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我一开始猜想,这不会是介绍一些山珍海味的纪录片吧,结果真是如此。我对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兴趣,但我却完完整整的把这集纪录片给看完了,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农民们付出的艰辛,那些镜头至今都令我难以忘怀。
片子开头介绍的是山茸,这是一种野生菌,实在很稀少,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每一天早上凌晨三点就要起床走山路,找山茸,在挖山茸的时候不能破坏山茸的根,留意翼翼地将山茸取出,之后还要将土填上,让珍贵的山茸再度生长。那个小女孩说:“务必凌晨三点就起来去找山茸,此刻是雨季,山茸长比较好,个性多人去挖,晚了就都被别人抢光了。”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艰苦的农民,据说在市场上一份碳烤山茸能卖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当你拿起菜单,一挥手,财大气粗的喊道:“把最贵的都给我点上。”有没有想过美味背后是农民们起早贪黑的工作。当你要走时看到桌上还有剩菜时,你是否想过这都是农民们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成果。当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时,你是否理解农民找不到山茸时那份绝望的情绪。你们无视的剩菜是农民们视如珍宝的食品,你们视如珍宝的金钱让农民们视如粪土。浪费是可耻的,浪费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更为可耻,更为可耻的是浪费大自然的馈赠。别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美食或许仅仅只是欣赏,而每个农民看到自己家乡的产物被播出来,那就不仅仅仅是一种欣赏,更多的是自豪,这绝不亚于汪曾祺应对别人说起自己故乡的鸭蛋,因为纪录片记述的是他们的辛苦,是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国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观后感分享]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其七
我们的节日过后一般伴随而来的是一场盛大的发言会,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在万众瞩目下进行发言,勇敢的说出我们的想法。我们进行发言时,发言稿是必不可少的。所有人都想要自己表现的更加优秀,优秀的发言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后感分享]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其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通过对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著名纪录片学者张同道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于其选材具有高度的大众性,所谓“食色性也”,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所以它能获得最广泛的认同,也就有了最广泛的观众基础。但是该纪录片从文化角度探讨了“吃”并不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另外,《舌尖上的中国》也是对中国劳动人民的颂歌,它所展现的是手工挖莲藕、两小时采竹笋、全中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70多岁吉林“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等等。它当中并无美食大赛等等,而是讲述了一道道美食制作中的传统精良的手工艺,来歌颂劳动者的智慧与勤劳。
“乡愁”是中国人固有的情怀,记忆会消退但味道却永远在味蕾中存留。食物,对中国人而言并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作用,而是对乡愁的一种留恋与执着,妈妈的味道是任何美食都代替不了的,而妈妈做的饭本身就是美食。它所讲述的美食,就像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真真切切的故事,每年年末春初的匆匆脚步,父母为我们烹饪时的滴滴讲解,还有一顿顿在不同地点时间和不同的人一起品味的三餐,这些已经不是美食,这些就是我们的生活。而如今因为在外流浪的人太多,这片子用最常见的东西勾起了人对于故乡风物,亲人朋友的回忆。片中的食物并不是吸引人的最关键点,重要的在于片中平淡的小事,平实的小人物,不浮华,不虚荣,不张扬,没有一般商业片的噱头和造势,只有人与人之间持久存在的爱和尊重。
相比较生活节奏较快的大城市,《舌尖上的中国》所选取的素材一般都是农村的传统美食,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差异。它通过美食这个角度也是对农村生活现状的一些展现,农村生活的慢节奏、人情味与世代传承下来的智慧,都是中国人的财富,激起了中国人固有的文化情怀,体现了中国崛起中的某种文化自觉,它会让世界改变对中国文化的观察角度,凸显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舌尖上的中国》中的美食只是一个开口,它所展现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美食文化,它向我们呈现的是中国普通家庭的日常、中国对自然的敬重、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今日感悟: 观《小鞋子》有感精选一篇
我们时不时会遇到上台发言的情况,当我们想表达自己的时候可以通过发言展示自己,将发言稿写好才方便我们更流畅的发言,通过发言稿,我们能更好的表达自己,那么如何写好发言稿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今日感悟: 观《小鞋子》有感精选一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几周,和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观看了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说到电影,其实我之前一直不太喜欢,也很少看外国电影。关注伊朗电影,起先是因为朋友的推荐,后又看到一个喜欢的作家在一本书上极力的推荐。于是在家特意找出这部影片,看过之后觉得很不错。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有趣,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觉得挺适合孩子观看,于是便决定把它推荐给学校的孩子们。
顾名思义,《小鞋子》这部影片围绕“小鞋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而感人的小故事。在伊朗的一个贫民家庭里,有兄妹二人,哥哥读小学三年级,妹妹读幼儿园。有一天,哥哥去修鞋铺取回妹妹的小鞋子,回家时不慎把鞋子给弄丢了。此后,因知道家庭贫困买不起鞋子,又怕遭到父亲责骂,兄妹俩只得瞒着家人和老师,每天轮换着穿哥哥仅有的一双鞋子去上学,并忍受了换鞋子带的种种不便,如上学迟到等。后,学校举行一个跑步比赛,当得知比赛的季军能获得奖品——一双球鞋后。于是哥哥报名参加了跑步比赛,经过艰难的比赛获得了冠军,然而哥哥却因得不到鞋子而感到沮丧。
看完之后,我想谁都会对影片中这个有趣的反复出现过几次的画面印象深刻。每天早上,妹妹匆匆地穿上哥哥那双宽大破旧的鞋子上学。放学后,妹妹总是第一个冲出校门,因为哥哥早已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地方焦急地等待着。兄妹俩以最快的速度脱鞋、穿鞋,之后,哥哥又穿上鞋子飞快地冲向学校。尽管已做了最大努力,却仍然经常迟到,因此遭到老师越越严厉的训斥,甚至差点被开除,受到委屈却不敢辩解、说明,因为要瞒着父母、老师。之所以忍受这么多的委屈、误解,仅仅是因为一双鞋子造成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说得没错。在很多衣食无忧的大人和孩子看,不小心丢失了一双破旧的小鞋子,当然不是什么大错。可对于一个家庭贫困的孩子说,却因此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在隐瞒过错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个胆小,却又多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难猜测孩子心里的想法,也许他只是担心会挨父亲的一顿打骂,也许他更担心的是,父亲因为没有钱给妹妹买新鞋子而四处找人借钱,增加家庭的生活负担。我们还看到,面对错误和委屈,孩子的承受力和忍耐力是惊人的。孩子隐瞒过错的心思和办法有时是大人所无法想象和难以理解的。这个小故事,唤醒了我们心底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令我想起儿时那些无心犯下的大大小小的过错,那些孩子间不能对大人说的童年秘密。作为大人,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无心犯下的过错,往往过于轻率地下结论,甚至一味加以简单粗暴地训斥责罚。其实,如果大人能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走近孩子,才能更理性宽容地对待孩子。
?6?7这是影片中最精彩也是孩子最喜欢看的部分,哥哥为得到鞋子参加了学校的跑步比赛。比赛前,经过苦苦哀求博得老师的同情并换比赛的资格后,哥哥兴奋地一路跑回家,满怀自信地告诉妹妹,他一定能够在比赛中获胜并得到一双要送给妹妹的新鞋子。虽然,哥哥拼尽全力终于得到了跑步冠军,但在孩子看却无异于失败,因为他没有兑现对妹妹许下的承诺——获得赛跑季军得到那双梦寐以求的男球鞋,再把它换成适合妹妹穿的尺寸、型号。于是他在一群大人的祝贺声中领奖拍照后,像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满脸沮丧地回到家,因为他没能如愿得到鞋子而感到愧对妹妹。是的,孩子的努力最终没能实现其换一双小鞋子的愿望,但是,谁会忍心责怪这样一个孩子呢?为了兑现对妹妹的承诺他已经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比赛中被别的孩子撞倒在地,仍然咬牙坚持、拼尽全力跑到终点而晕倒在地。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赞叹:多么讨人喜欢、惹人怜爱的小男孩。孩子的心地多么美好,多么单纯。在孩子看,兑现自己对他人的承诺,守信远远胜过荣誉。这是小男孩最难可贵也最打动我的一点,为所有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更值得大人们学习。
通过影片中的一家人的生活,我们看到了,很多人虽然生活在贫困中,却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地面对生活。为了赚钱养活一家人,父亲每天辛苦地工作奔波。孩子们年龄虽小却懂事上进,会主动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各种家务活,认真读书。在这个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处处体现了亲人间的关爱。这部影片,除了让人看到穷人生活的艰难和贫穷,也让我们感受到普通家庭的温暖、和谐和幸福。因此,在生活中我们绝不能瞧不起或歧视那些生活贫穷、地位卑微的人,也不要因为生活贫穷、工作平凡而放弃梦想,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自暴自弃。要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有爱,仍然可以改变生活,改变自己和别人,获得幸福。
因为是和孩子一起看电影,也是第一次与孩子一起写观后感。不知不何,我想到了自己喜欢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一个人坚持写一份给孩子看的刊物——《童话大王》xx年。我也想到了前不久看过的一部电影《圣诞传说》。片中讲述了一个圣诞老人,从年轻时开始,数十年不间断地坚持做这样一事——在圣诞节前夜悄悄地瞒着全村人,亲自挨家挨户地赠送给全村所有孩子自己耗费无数精力亲手制作的礼物。无论是现实还是电影,这种坚持的勇气和力量都给了我难以言说的心灵震撼。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那些不变的、单纯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于是我也在想,自己能否也有这样一个坚持:每个学期和孩子一起看一部电影,看完后一起写观后感,然后一起交流,还可以给他们读我写的字。
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主要缘自于这样一个美好的设想:给孩子们的童年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这回忆还包括,我作为一个乡村教师,在和这许多去匆匆的孩子有限的接触中,将会留给他们的一点印象。此外,还有一点自私的希望——给我平凡琐碎而漫长的教师生涯增添一点美好的元素。
作文:观“冰雪奇缘”有感(一篇)
生命中因为差别而丰富,但是意识差距太大就要举行发言会平衡我们的想法。简单来说,发言是我们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杂多的思绪可以通过一份发言稿表达出来,通过发言稿,我们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在写自己的发言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作文:观“冰雪奇缘”有感(一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日,咱们观看了获得了“奥斯卡”金奖的动画片——“冰雪奇缘”。这部动画片让人百看不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扉。
片中首要讲了一个王国的女王埃尔莎,天然生成拥着冰冻一切的魔法。由于她在加冕典礼中无意敞开了魔法,让他人以为她是个怪物。埃尔莎也逃进了北部冰原。她的妹妹安娜为找她姐姐阅历了含辛茹苦,并结识了斯文科里斯托弗和小雪宝一行人,终究用真情感动了她姐姐,两姐妹夸姣的重聚在一起。
看完这部片子,里边的特效、音乐和人物都让我拍案叫绝,惊叹不已。可是,使我感受最深的,却是那诙谐诙谐,达观向上的小雪人雪宝。
雪宝是埃尔莎造出来的,他和其他小雪人相同,可便是没鼻子。后来安娜用一根胡萝卜给它当了鼻子,这在让它像个正常的小雪人。
影片中,小雪人雪宝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达观向上,对未来充溢希望,乃至还想过夏天。尽管它并不知道夏天对它来说意味着,但它却以夸姣的梦想给自己的夏天命脉名。它那种对待未来日子积极向上,达观自傲,充溢夸姣幻想的精力值得咱们学习。别的,它还在路程中发挥自己诙谐的,本性令本来本就单调的路程加了几抹打趣。当安娜被幽禁在房间里时,它不吝自己会消融,义无反顾的为安娜打开了火炉,为她取暖,“即便自己消融了,也要救自己的朋友。”这是我对雪宝的点评,它不仅为同伴两肋插刀,还义无反顾地为救自己朋友以牺牲生命为价值,也要使朋友活下来。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最终埃尔莎为它打造了一个冰云,让它永久不会逝世。
雪宝,你虽是一个动画人物,但却让我从你身上体会到太多太多的道理了。
最新感悟: 观“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有感篇二
我们的节日过后一般伴随而来的是一场盛大的发言会,好的发言能让我们彼此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杂多的思绪可以通过一份发言稿表达出来,一场优秀的发言在于我们发言稿的质量,那么一篇优秀发言稿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最新感悟: 观“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有感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星期五下午,我们在教室里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伟人的感人故事。
有拆弹专家王百姓,有与死神赛跑,最终成为阳光少年的黄舸,有照顾老人三十年如一日的林秀贞,还有霍英东、孔祥瑞等人的故事。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老爷爷,名叫华益慰,他是一名医生,他在给病人看病时,怕听诊器冰到病人的身体,就先用自己的手把听诊器捂热,再放到病人身体上,给病人诊断病情。他把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了。
关于华爷爷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个普通的乡村里,有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有一天,女儿生病了,还一直吐血。这可让父母非常担心。他们赶忙把女儿送到了医院,可是医护人员查出了女儿的病情,认为小女儿不行了,没法治了,让她的父母准备后事。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父母怎么舍得自己的女儿就这样离开人间呢。他们眼含热泪向亲人借了1万块钱,把女儿带到了北京大医院去治病。在路上父母又在游客那里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去北京那样的大医院要准备一背包的钱呢!可是既然出来了,父母决定冒一下险。
小女孩开始手术了,是一位年老的医生接下的,这位医生就是华益慰爷爷。小女孩的父母有一个疑问:在这么好的医院里,他们既没有预定,也没有人情,怎么会这么快就进去的呢?经过了9个多小时,小女孩终于平安出来了。但是父母仍然担心一件事,他们带的钱够不够?一看帐单上,才3000多元钱!
原来小女孩得的病,要在肚子里取出一样东西,然后再缝上,但是缝上的那种器材要10000多元。华益慰爷爷为了帮他们家省钱,不怕苦不怕累,用针一针一针地缝。
不久,华爷爷得了胃癌,去世了。只要是熟悉他的人都悲痛不已。华爷爷真是一位伟大的医生,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虽然死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了也要做一名象华爷爷这样的医生,帮助人们解除病痛的烦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