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群学网 >发言稿 >导航

看《四世同堂》有感

发布时间:2023-04-19

看《四世同堂》有感(通用10篇)。

以下内容“看《四世同堂》有感”是群学网的编辑特意分享给您的。文档让我们从手写中解脱出来,倘若写文章很困扰你,不妨多读一读经典范文,范文提供了大量可供我们选择的框架和模板。感谢您的浏览!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1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住在“小羊圈”里祁瑞宣一家人在北京沦陷时期内平凡而又不甘于平凡的一段生活。

祁瑞宣是一家之主,为人宽厚温和,但还有中国人的血性,他在北平刚刚沦陷的时候,将自己的三弟送出去抗战,并且告诉学生和街坊们,中国没亡国,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颗星星,虽然不是很亮,却能带给人希望。

钱默吟是一位诗人,因为他的二儿子仲石摔死了一车的日本兵而遭到了日本人的毒打,回来后,变成了一位爱国诗人,他整日不断地奔走,游说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抗日的队伍。

冠晓荷,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每天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和一些占便宜的琐事,靠着出卖身边的人和事赚取些许蝇头小利。

这三个人,性格迥然不同,其实这就是老舍先生总结的中国人的三大性格种类。如果中国都是像祁瑞宣这样的人,那么日本人入侵北平就是偶然事件;如果中国人都是像钱默吟一样的人,那么中国决不可能被日本侵略;如果全都是像冠晓荷这样的人呢,中国是必然要灭亡的。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应有的血性,变得像绵羊一样软弱,任人宰割,那它注定是不会长远的。但在整本书中,这段描写给我的感触最深:“他看着自己的一双手,一双白软的手,他苦笑了一下,这样的手是打不了人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中国人软弱的性格,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接下来的他们祁瑞宣和钱默吟做做的事情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隐忍的同时,却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的做着潜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围中国人的心中种下一颗反抗的种子,点燃一盏希望的灯火。这才是中国人的血性所在,中华民族长存的血性所在。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2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

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

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

老舍的这一篇小说令所有的读者都认为这是一篇让人感动的小说。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3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我国近代文学册本,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打击却是久久不克不及喧嚣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身的悲欢聚散,荣辱沉浮,他们的生计因为日自己的到来和拜别而产生了质的转变。

提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内中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奸细形象。“奸细”,这个在谁人特定汗青条件下的产品。他们仅仅眼光肤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度和自身的灵魂。他们景色,大家看着恨;但他们逝世,大家看着却不是幻想中的爽快。“奸细”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度的爱对自身的恭顺,他们仅仅一些迷失了倾向的不幸人。真实,他们因为日自己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自己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许多人的潜质里,仅仅厥后的社会差别了,“奸细”不盛行了,不盛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教师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何大家老是疏忽书中如此刚烈的一个老人。放下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刚烈大胆,就足所以全书一抹不容轻忽的景物。钱老是个有常识有文化懂道理的人,这在谁人年月是个不行多得的革新战士。在全书愚钝的节拍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隐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我国正是因为有千万万万像钱教师多么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灼烁。我国人是懊悔日自己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越发确信自身对日自己的恨。但是谁人年月的我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瓜代给人带来的苍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手足无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新了,捐躯了,有的人背叛了,惨逝世了,没有是齐备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竣事了,没有胜利的快乐,更多的是悲凉。但是,《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惨剧。大家不断疑问老舍教师为何要给各人一个不是末真个结尾,大家惊讶于故事的戛但是止却不知下场。真实全部的故事都是没有下场的,结尾一句“刮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教师的意思了。汗青的车轮曲折向前,汗青的大水潮起潮落,刮风了,但不肯定吸沙,大约打雷,大约下雨,渺苍苍茫。

我国始终推着大车进步,泥泞和伤痕老是有的,但回顾已往悲凉的一页,除了镜像和叹气,咱们应该瞥见预示着的灼烁的将来。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4

《四世同堂》是一部历史性巨著,它讲述了北平一个名为小羊圈胡同的几个家庭和和众多人物在八年抗战中的种种,从他们的生活切入,反映了广大百姓在北平沦陷后的生活,无形中向我们展现了沦陷区人民的生活、情绪和心灵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愤怒地控诉了日本的罪恶和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也披露了汉奸卖国贼的无耻行径。

四世同堂的长者祁老人,传统守旧但又不失正义感,当他得知卢沟桥事变后,马上通知韵梅准备三个月的干粮、咸菜和窝窝头,碰上打仗就大门一关,还和日本人讲究以和为贵,这种做法看似明哲保身,可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么日本扔几个炸弹即可占领中国了。而最后结果不然——因为许许多多像祁老人这样明哲保身、逆来顺受的人却并不能让家庭免遭日本鬼子的践踏,而日本人的无耻行径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怒火与反抗。在日本鬼子企图想借瑞宣来抄家时,这位长者却挺起了胸膛,气势汹汹地回答特务——他骨子里的正义感不容许被人肆意地蹂躏,蹂躏他的四世同堂。

本书中的冠晓菏和大赤包也里给了我的深刻的印象——汉奸的嘴脸和下场。冠晓菏没有信仰也没有追求,用鲁迅的审判角度来看,他只是个只有肉体而没有灵魂的空壳,在他的眼里,金钱、权势、衣冠、美食、美女才是他的一切,为了这些,他可以抛弃国家,背叛邻里,出卖他人,视他人的痛苦不顾,总而言之他只要自己过得舒服、金贵、自在就OK,他吃着生活在中国,吃着中国的饭,住着中国的房子,然后捧着英国、美国、日本来诋毁中国——因为那些国家能给他金钱和权势。这就是冠晓菏,就是无数汉奸背叛国家的理由和所谓的“无奈”,等到日本的大势已去,这些汉奸卖国贼的下场就如同下狱的大赤包和被活埋的冠晓菏,永远被世人唾弃!

钱默吟,一位有才华正直的老人,他平时文质彬彬,和大儒一般,可在日本人对他实施酷刑、虐待小羊圈的百姓时,他毅然抛弃了自己雅致和闲适的生活,加入到抗日的革命队伍之中,做地下工作,翻译、写书,为祖国而奋斗着。他潜在的勇气和意志在抗日救国的理念下爆发出来,在经历了炼狱般的考验之后成为了英勇抗战的民族志士……小羊圈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让我回味无穷:机灵狡猾但又不失善良经常帮助邻里的白巡长、一心想报国却又不忍放下家庭学富五车的祁瑞宣、勤劳善良明辨是非全心为家的韵梅、嫉恶如仇最后和日本人同归于尽的车夫小崔……他们从逆来顺受到团结反抗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充满了力量的伟大民族!是的,小羊圈人们的反抗、北平人民的觉醒,如一场雷雨,把八年来忍在心里的苦难爆发出来,排山倒海地向日本鬼子砸去——为迎接这子夜后的新生光明。

共和面,这个我们陌生的东西就是北平人民的所谓的粮食——日本人抢去了我们的粮食,就拿这些掺和着泥沙的东西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团,更蒸不成馒头。可怜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而这只是个缩影,这连猪都不吃的“食物”不知害死了多少中国人!这就是日本人罪恶,而这只是日本对中国犯下罪行的沧海一粟! 也正是这各种不同的“共和面”,彻底打碎了小羊圈里人们的平淡生活,激发了一个个善良的人们的爱国心,他们同仇敌忾,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日本人,点滴就是大海,人民的正义被日本人手下的种种“共和面”所激发,当人民团结起来,侵略者灭亡的日子还会远吗?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5

在炎热的夏天,利用一周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小说洋洋洒洒50万字,描述了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8年之间,北平一个普通胡同小羊圈里的人生百态。

作为一个老北京,老舍对民国到抗战时期的北平日常生活深得其味。在老舍的笔下,在日本鬼子进入北平之前,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是安静之中不乏热闹,生活的趣味体会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北平特色生活的描写刻画细致入微,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在阅读的时候就好像能够感触到地道的京腔京味。

战争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军人、政治家们的独角戏。不管愿意不愿意,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会卷入其中,而往往老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影响和迫害是最大的。四世同堂的祁家老爷子自认为只要储备三个月的粮食咸菜,关上门就与世隔绝与世无争,尽可渡过难关。但随着儿子的投水自尽,二孙子夫妇蜕变离婚、死亡等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情让老爷子明哲保身的希望破灭。无辜的小崔,被日本人拉去砍头顶罪,曝尸荒野,头悬城门,正是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深受战争之害的真实写照。

战争拷问着人性良知。在日本人占领北平之后。有的人如冠晓荷夫妇之流,想方设法投靠日本人,争做日本人奴役中国人的帮凶,其节操反不如妓女出身的尤桐芳之流,在奴颜婢膝中被自己的主子抛弃,尤其是大赤包所长,对日本人忠心耿耿,甚至在监狱中还为日本主子唱赞歌,幻想着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为虎作伥,最后反而死在日本人的监狱之中,可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反倒是拉洋车的小崔,唱戏的小文夫妇,以放唱片为生的小程等小百姓在日本人的统治面前,没有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情,表现出了普通中国人的硬骨头,可真是难得。

小说中的一个亮点是对一个游历世界各国,具有正义感和国际视野的一个日本女人的刻画。她虽是个日本人,却反对日本人发动的侵华战争。

战争是野蛮的,残酷的。正因为其野蛮残酷,所以我们才要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就要好好发展,建立强大的国防实力,让想觊觎我们发展果实的潜在敌人望而却步。落后就要挨打,丛林法则在当下仍让大行其道。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6

《四世同堂》,一部老舍先生笔下的巨作,跟我们娓娓道来北平沦陷时期,日寇铁蹄下老北平胡同里发生的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在纷乱的年世里,随着主人公的坎坷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有国才有家,家和国的命运是深深地连在一起的。

住在小羊圈胡同里的老街坊们足足有二三十户,在被日寇占领,“北平哭泣”的年世里,人人都惶恐不安,甚至连踏出家门都是件冒险的事情。国难当头,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射出老北京胡同里的世间百态。以冠晓荷等人为世表的汉奸群体,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同胞,可谓“有奶便是娘”。他们满心以为,投敌卖国会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可最终等待他们的,竟然是日寇惨无人道的活埋。身败名裂,是一个叛徒罪有应得的下场,足以告诫我们,在国家沦亡的情境下,别说是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就连任何一个国民的人身,都得不到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国之不存,所有的荣华富贵,注定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所幸的是,虽然有人卖国求荣,但更多的中国人,在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时刻,终于能够觉醒过来,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其中最有典型性的,就是以钱家和齐家为世表的知识分子群体。书中的钱默吟,原本只是一个醉心于风花雪月的旧式文人,古板而迂腐,在家仇国恨的洗礼下,他的精神世界实现了涅槃,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最终他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抗日战场,民族大义面前,他不惜家破人亡,也要完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最起码的使命,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骨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世的洪流,冲散了小羊圈胡同里一户户人家的命运,这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却见证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知识分子阶层、小市民阶层纷纷觉醒,奋起反抗的过程。有国才有家,这是一个多么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却要经过多少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什么是国?人民就是国,无论面临怎样的苦难,人民的抉择,成就了国的伟大。多少年来,多少世中国人浓浓的家国情怀,组成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财富。对于这种民族印记的漠视和淡忘,是多么的可悲,就好像那些在香港挑起事端的港乱分子,他们身为中国人,却深以为耻,甘心投入异族的怀抱,不惜挑起事端,出卖同胞的利益。所谓的“追求自由”其实只是他们追求私利的一块遮羞布,他们的行径其实与战争年世的汉奸并没有什么不同,历史证明,出卖国家的利益,自己的小家利益也注定不可能会实现,历史只会将这样的人钉在耻辱柱上。

虽然战争年世早已成为过去,家仇国恨似乎已和我们这一世人非常遥远。但是忘记苦难,意味着背叛,只有将先辈们浓浓的家国情怀一世世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一世世繁荣昌盛下去。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7

读四世同堂有感1000字:

去年生日同学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过后,有点惭愧,才看了一部!开始看时,就想着到时候看完了能写篇读后感,就像初中还是高中那时候常写的读后感。现在摆在自己的床头,却总有些原因,让你静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写写感受,看后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丰、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同的性格,走着不同的道路。

记得当时看到瑞宣的一段独白时,自己就发了一个动态,与其说当时自己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说那一刻的自己就是瑞宣。文章写道:瑞宣认识他自己,他觉得他的才力,智慧,气魄,全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尽可能的对事对人尽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坏习气减少他的石子的坚硬与力量。他知道在人世间,他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与影响差不多等于把一个石子投在大海里,但是他并不肯因此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怀中,或随便的掷在一汪儿臭水里。

当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这样的状态。但是就像瑞宣认识了他自己一样,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自己做事不够细心谨慎,也没多大的智慧与才气,从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长是什么?最怕问你擅长什么?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是,却总有那么一股劲,坚持着自己,保留着初心,我还能做点什么,我至少还可以改变点什么,我觉得,人就是要这样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连你都不觉得它重要,但是,做了,好过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或许,就是因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个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个好的未来,现在我的眼里,我们的眼里,大多都是美好。

瑞宣,在那个时代,代表着大多数的人。面对国家一点一点的被日本侵占,希望能投身到反抗中,哪怕为战争献出自己的生命。但作为兄长,背后一个家庭需要他支撑,祖父病了,母亲常年多病体弱,二弟心中根本无家国之痛,反而为日本人做事,三弟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抗战中,做了他想做的事。读后感·而他,就成了整个家庭的顶梁柱。他矛盾、痛苦、无奈,满腔的热情只能藏于心中,尽力压制。我想,即使时代在变化,瑞宣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缩影,一个代表,背负着很多,不能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方面来自于外界多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自身。

或许后来他主动踏出了那一步,带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或许那个时代逼迫着他不得不迈出了这一步,艰难困苦的行走着,或许……我相信,瑞宣的初心都不会变。

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8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上》我大概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大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期末复习假的时间(罪过罪过)读了约有百页,第二是在真正放暑假之后,七月十一日起至十七日毕,读的时候还夹杂着其他两本书在看,并不能算十分专心(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读书确实需要杂着来读,有一定益处,留待日后详述),记笔记的方式大概是随写随记,想到哪记到哪。看完一遍之后重读一边,梳理脉络,整理思路。

一提起老舍,我总是不由的将他和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做比较。其实就阅读文学作品而言,一直以来我并不主张采用对比的方法,且不说那些东西差别动辄相距百年千年的作家,就是一个时代里的作家,比如鲁迅、胡适、周作人,虽然同样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人物,但此三位先生的作品大抵是不能“对比”着一起来读,否则非但书读不成,反而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闹出把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观点都混杂到一起的笑话。作家与作家的差别,归根到底是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不同,而凡此种种,都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因此强行把作家拉来“对比”互现,私以为并不可行。相较上文所提到的“对比”而言,更为我所欣赏的一种对比,则是读者在阅读具体的作品时受到感召,由作品的风格、情思调动起读者曾经的阅读经验、阅读思考,以此来自觉地回溯起之前阅读过的作品。在此处,我把这种自觉地、不由自主的“对比”称之为“比较”,以此来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比”做区分。

前面花了大笔墨来写我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与“对比”“比较”这两个词在概念上的区分,其目的阐明我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用张岱来与老舍做比较的原因,便于大家理解我后续的行文思路,接下来的几章更新就要把目光集中在《四世同堂》上了,当然,还有与之互相参照比较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9

生活之余,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囫囵吞枣地看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篇小说给我最直观的一点感受就是,那时,北平人生活及其艰难,几乎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再看看现在,祖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两边对比,天壤之别。不由得心生感慨。平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呀!国破家亡,国强民安。平日,这种话显得大而空,但以这篇小说为背景,再去回味这句话,的确就有了较深刻的感悟。

小说中的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亚洲的中国主战场。在这场战争中,北平城貌似平静,没有硝烟和炮火,但是城外传来的隆隆炮声和空中飞过的轰炸机以及街上日渐增多的日本人,无不提醒着人们,这就是战争。日本人的战争,不单单是真枪实弹,烧杀抢掠,还要从经济上扼住中国人的咽喉——自印钞票流通,控制日常百货供应,尤其是粮食的供应。更要从文化上进行侵略和腐蚀——利用中国的文化为其侵略行径粉饰掩盖,严禁中国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催生了许多粉墨登场的小丑。以大赤包、冠晓荷为代表的一批巴结献媚日本人,出卖灵魂的无耻之徒,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陷害百姓,大把捞钱,为自己赢得了短暂的权利、金钱和平静的生活。这种看似荣华富贵的生活如同开在腐烂尸体上的花朵,貌似艳丽无比,实则臭气熏天,让人掩鼻,令正直的中国人唯避之而不及。假洋人丁约翰盲目崇拜欧美,不关心国事,不同情百姓,一味追求自己狭隘的幸福和所谓上等人的生活。还有蓝东阳、招弟、胖菊子等一帮丑恶嘴脸的下流人,为了嗟来之食,宁肯抛弃做人的最起码尊严,跪地匍匐在侵略者前面,甘心做民族的罪人、败类。

但是,更多的北平人在侵略来临的时候,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共度难关。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是一个慷慨,有侠肝义胆心肠的人物。街坊邻居,无论谁家缺吃少穿或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他只要有点能力,都一定要出手相助。瑞全代表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青年,毅然抛弃了温馨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的道路。钱默吟老先生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家庭变故后,由一个只钻学问,不问政治的老学究,决然地投入到了抗日的地下斗争中,成为一个活跃在敌人皮子底下的抗日分子。瑞宣代表性格懦弱,委曲求全的一部分人,在经历了父亲、女儿无辜死亡,自己入狱的大劫之后,由一个温文尔雅的不抵抗分子转变为一个抵抗侵略的隐形斗士。

通过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百姓、战士、汉奸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命运,也明确地昭示世人——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华民族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文中释放出的信息是:短腿小鬼(文中语)可不管你是否是它的一条狗,只要它认为你可疑,不值得信任或没有利用的价值了,旋即投狱、折磨、杀死,没有丝毫的理由。这就是日本人的强盗逻辑!这就是这个民族嗜血成性的侵略本性!只有我们自己手握武器,充满胆量,狠狠地痛击它,它才能乖乖地缩回头,在它的小岛上蛰伏不动。

思绪从文章转回现实,当今社会,吃的穿的应有尽有,孩子有学上,大人有工做,休闲娱乐更是花样繁多。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快乐。但是,一旦发生战争,眼前所有的秩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尤其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防那个曾经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至今仍然在蠢蠢欲动、伺机复出的强盗。只有我们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才能镇伏它,让它永远做着它的黄粱美梦,不复苏醒。

看《四世同堂》有感 篇10

那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对北平,对中国,都是悲惨的一年。所有的中国人民都不得不面对侵略者在自己的家乡横行霸道。灾难下,有人誓死为国,不怕拷打,而有人依然追求着荣华富贵,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自私自利,令人不齿。

这些人有一个名字,叫汉奸。冠晓荷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他自诩为文化人,的确读过一点书,写得了文章,也明白点事理。只可惜,他把这仅存的知识用在了讨好日本人上,甚至还为此沾沾自喜。他欺软怕硬。在他眼中,日本人就是最厉害的。因为他坚信,只要日本人高兴,他就能做所谓的官儿,享受一生的富贵。可面对中国人,他去出卖,去逼迫,毫不把他们的生命看在眼里。的确,这样的做法使他风光了一阵子。可他忘了,他身处于中国,中国永远是中国人的地盘,中国人终究会战胜侵略者。荒唐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向中国人维护着日本人的形象,口口声声地说日本人一定会好好待他。那他是怎么死的?被日本人用泥土活埋的!

与冠晓荷一样可笑的,还有他的女儿招弟。招弟是个外表漂亮的姑娘。在她看来,生活的乐趣就是搓几局麻将,找几个与她一样浅薄无知的朋友聊聊天。什么国家的苦难,侵略者的无耻都与她无关,毕竟她还有个汉奸爸爸。在其他中国人穷的吃不起白面,穿不起衣裳的时候,她在试戏服,学唱戏,想给日本人表演,好打出名声来,登上报纸头条。在妈妈被抓走时,她也不想着自己去找事做来养活自己,只觉得没了妈妈来赚钱,她就没法儿活。最终,她选择去当日本人的特务,来监视中国人,尽管她自己也是个中国人。最终,在抗战胜利之际,她被真正有骨气的中国人瑞全掐死了。

同样生在冠家的,还有招弟的姐姐,高第。可是,她却成了与家人截然不同的一种人。她是这个家中唯一的中国人。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妹妹,更看不起他们那种不可一世,虚伪狡诈的性格。她爱家,但她更爱祖国。对家的爱不过是一个子女、一个姐姐应尽的责任,而爱国,才是一个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热血与激情。她表面上与招弟一样做了特务,可她暗地里与钱默吟先生联合起来做事,抨击日本,守卫中国。作为冠家人,她一开始是遭到邻居们唾弃的,可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同样生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同样生在冠家,有人成为了英雄,有人成为了狗熊。明明是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在于个人的选择。生活环境的确决定了很多,也能影响很多,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高第推翻了这个道理。即使生在只懂吃喝玩乐的冠家,她同样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贡献。一个追求正义的人,即使生在邪恶的环境中,一样能够拥有一颗正义的心。

往小了说,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是这样。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堂,有的人能够学好,可有的人就是学不好。责任不在老师和同学,而在自己。高第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闯出一番事业,更何况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下的我们呢?或许有人会觉得,现在上网课效率很差,作业正确率很低,可你要明白,全班、全市甚至全国的学生,都和我们一样,坐在电脑前上课。既然别人能学好,为什么自己不能?还是得反思一下自己,网课有没有好好听,作业有没有好好做。

同样的中国,不同的国人。同样的网课,也会出现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做的,不是被环境战胜,而是坚定自己的内心,用行动去战胜环境。

四世同堂有感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