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群学网 >心得体会 >导航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发布时间:2023-09-24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12篇)。

收获和想法总是这么突如其来,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感受。撰写心得体会有利于认真学习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关于“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下面将为您作详细的讲解,拥抱成长追求卓越不断进步!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在这个下午和大家说说我的心里话。有同学可能认识我,知道我是你们师兄师姐的美术老师,但我今天不是来和大家上课的,而是想和你们共同探讨几个问题,几个大家也比较关心的问题。

第一.是否只有在重点学校就读或只有生在富裕美满的家庭才会有出息?

对这个问题,我先来说个真实的故事:初中毕业那年,我们班两个成绩一直都是中等的音乐特长学生同时面临人生的选择。结果一个上了职高,一个上了普高。三年过去后,大家猜想一下他们的命运?

结果那个职高生很轻松地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而那个普高生却名落孙山。这是为什么呢?后面我们了解到,那个读职高的同学一进高中就发现自己是竟是班上的前十名,感到很高兴——原来我也是优等生!于是学习更加努力,而老师和家长也觉得他是颗好苗子,总是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慢慢地他成绩越来越好,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而且回忆起高中大多是快乐的情景。而那个普高生则恰恰相反。他作为艺术特长生,虽然高考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分数上的优惠。但在他周围一块学习竞争的,却都是那些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初中他还是中等,可到了高中,无论他怎样努力,他始终比不过那些专门学文化的同学,老是最后几名。这让他感到抬不起头来,对学习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而且他非常不快乐,再也不想提到那段黑色的日子。

这也许只是一个特例,但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好学生其实是比较出来的!有句话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很多成绩很好的大学生为了得到单位的重视,也往往选择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至于淹没在人群里。

我们这里的年级前十名,放到二中重点班去,也许就是最后几名,你在那里就不会有现在这样良好的感觉。而你们面临的考试却是一样的。所以说,在普通中学读书没什么不好,甚至还是你们的一种福气!

当然,我不是说只有小地方出人才,我是想告诉大家,其实无论在什么样的地方,只要我们自己相信自己,不断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你实在不喜欢现在的环境,就更要努力,靠自己的实力考出去。只有正确面对现实,才可以扭转命运。如果是一味的埋怨环境,只怕你连你不喜欢的环境都待不下去。

还有家庭环境,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甚至是富裕的家庭,有特别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可很多时候,生活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这个时候,你能怎么办,是抱怨父母没有给你最好的条件吗?如果是这样,那你们的父母是不是也要向他们的父母——你们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抱怨,你们觉得象他们抱怨有用吗?当然没用!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纨绔子弟少伟男。这句话不是讽刺,而是天大的真理。不信你们可以自己去查查,你们自己认可的成功人物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几个是出身在富裕家庭的?普通的家庭环境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坚定我们成功的决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在平凡的家庭环境也是我们的福气!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2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师读的是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吴非,这个大名闻而久之。那是因为他的《不跪着教书》,一次我在翻阅一本杂志时,偶然的看到对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的报道,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主要是被题目深深吸引了。书中倡导的理念是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正好本学期学校为我们数学教师准备的是吴菲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因为钦羡作者而渴望读这本书。当我拿过这本书时,心里有点忐忑了。自己教了十五六年书了,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我还是希望倾听这位名师的教诲,所以虚心的一页一页的翻读。剔除了午休,课间见缝插针的读。一星期时间,一页不落的看完了。心里满满地全是收获,回到家想把这些收获梳理一下,与老师们共勉。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深刻的交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中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也很赞同:“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

是啊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对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习,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所以又细细品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留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觉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对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习,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懈怠。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习、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老师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而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很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习。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习,把学习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所以,要想改变学生,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王力宏的歌里都是这样唱的,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不求做到最好,但求做到更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3

请别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小花,她还要向别人问好、一棵大树,可以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以毁掉千万棵大树,请让绿水长流,请让绿树常青等,这便是最近看的一本书《旅游心理学》中关于景区景点服务心理的一段阐述,这些在景区里本没有生命的文字标语,而被赋予人情后,既让游客感觉到人格受到了尊重,又能让其领会到景区景点的善意提醒,从而自觉遵守景区的管理,做文明游客。与此同时,这些人性化的新鲜标语构成了景区旅游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诚然,这就是心理学中细微服务在旅游服务各行业的运用及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旅游心理学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对旅为心理、旅游服务心理等进行研究的一门边缘学科。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展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读了全国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规划教材《旅游心理学》之后,体会最深的就是旅游服务心理中一些彰显细节过程的实际操作问题,以前只听说旅游服务无小事,现在却深深地体会到小事做到细微处的困难。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及其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感悟。

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4

北京城的小胡同里,还会有一个长辫子姑娘,看着那洋槐树出神吗?躲在草垛子里的那个大哥哥,还会陪着小英子去看海吗?兰姨娘跟那个“四眼狗”走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爸爸种的花儿落了,小英子又会怎样呢?噢,骆驼队来了又走了,小英子也渐渐长大了……

随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歌声,我又捧起了台湾着名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深深地沉醉于小英子的童年生活中。

这本书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从秀贞、妞儿惨死在火车轮下;躲在草垛子中的大哥被捕;兰姨娘和德先叔离开,到宋妈回老家,以及爸爸生病去世……使小英子逐渐长大。这其中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就像是一幅幅怀旧的黑白照片一次又一次展现在我的眼前:东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垛子里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井边的小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父亲。他们都和小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她记忆里深刻的人物。但是,这些人都最终还是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英子而去了,消失了。正是在这离别之愁中,英子慢慢地长大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

当我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即将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也即将离开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是一种这样的心情?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许许多多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每个人都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甚至离开世界。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戏剧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里,通过那枝慧笔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位读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的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我不禁自问:那我是不是也该在即将离别母校跟小学同学分别前做些什么呢?对!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学校里,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幸福地欣赏着同学们的每一个喜怒哀乐;回到家里,我自编了一首小诗,来怀念六年来的小学生活。有个同学建立了班级qq群,这样,大家在群里就可以互相聊天,就像天天在一起。也许若干年后,缘分让我们在街上擦肩而过;也许永远也不会再见,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了。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5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不要急”这一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让我深有感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和学生一起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学生欢度“六一”的节日里,我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快乐歌;在运动会上,我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二、学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上《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我让同桌的学生根据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表演读,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当然,大部分学生自然没问题,但我们班有个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不愿意和他的同桌一起表演,我发现后,鼓励了他,他虽然演得不好,但是我还是给了他鼓励和表扬,让他参与了课堂活动,融入了这个课堂。步伐虽然小,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三、批评学生要有“ 度”,尊重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如何如何。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 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课中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甚至让“ 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后面,或赶出教室外听课,甚至动手拉扯。本来好好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而我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总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化解一个眼神,走下讲台接近“肇事者”,点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有效举措。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偶发事件,一般也是以稳定为上,等到下课后再作处理。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最好不要在上课之前批评学生。

总而言之,学生喜欢你的课,他会盼望你的课,把听你讲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相信只要我们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这样离优秀的教师就更近了一点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6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我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长,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7

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在“不要急”这一辑“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篇文章中,吴非老师说:让学生喜欢我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让我深有感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一位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下面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和学生一起玩,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会站地一旁会心地观看学生玩的一些小游戏,接受学生的邀请和他们一起玩闹;在学生欢度“六一”的节日里,我会和学生一起投入地拍手唱快乐歌;在运动会上,我会跑上跑下地大声指挥,并且和学生一道声嘶力竭地为队员呐喊加油。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

二、学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

人性的弱点中曾说: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课上,我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上《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我让同桌的学生根据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表演读,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当然,大部分学生自然没问题,但我们班有个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差,自信不足的学生,不愿意和他的同桌一起表演,我发现后,鼓励了他,他虽然演得不好,但是我还是给了他鼓励和表扬,让他参与了课堂活动,融入了这个课堂。步伐虽然小,但毕竟是迈出去了。

三、批评学生要有“度”,尊重学生。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某些学生的作业如何如何。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课中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甚至让“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后面,或赶出教室外听课,甚至动手拉扯。本来好好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而我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总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化解一个眼神,走下讲台接近“肇事者”,点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有效举措。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偶发事件,一般也是以稳定为上,等到下课后再作处理。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要想学生喜欢你的课,最好不要在上课之前批评学生。

总而言之,学生喜欢你的课,他会盼望你的课,把听你讲课当做一件快乐的事。相信只要我们多探索、勤实践、善总结、好学习,就会有好的办法,这样离优秀的教师就更近了一点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8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四、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9

《致青年教师》是吴非老师的告别讲台之作,他把他30多年的教育经验倾囊相授,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对大家在教学中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进行叮嘱,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师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于这个民族,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学生的事。

这本书吴非老师通过“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这几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特别是每一个章节前面短短的几句话对我的感触最大。现摘录如下:

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能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如果上课可以不用课件,尽量不要用。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是一种文化熏陶。如果所有的教师都依靠电脑上课,我们有可能逐渐失掉母语教育的绝好传统。你注意到学生作业的书写吗?他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书写的示范。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阴暗。

然而,一名在辛勤工作的愚蠢的教师,他的破坏作用就大得多。他不聪明,本不是他个人的不幸,而当他通过辛勤的工作,把一百多个原本可以变得聪明的学生教育得和他一样愚蠢时,教育的不幸就出现了。因为他越是“辛勤工作”,他的学生越是摆脱不了他。

学生在青少年时代读什么书,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将决定一生的精神高度。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不仅需要诗,还应当有琴声,有树,有虹,有梦。

有位理科教师对我说,他上小学时,数学学得一塌糊涂,可是每次作业做错,老师批改时用红笔打叉,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10

书香溢校园,师生共成长

尊敬的领导人,老师和学生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溢校园,师生共成长》

2013年,我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踏上了教师的神圣岗位。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身上那种独有的气质!你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你们的奉献,让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伟大;你们的敬业,让我有了一股向上的冲劲!

与此同时,我更有一种压力。我常想: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哺育着祖国的花朵;也有人说,老师是春蚕,谁也不能死心塌地;也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的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说都不是!教师是教师,是一个永远和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人。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的特质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 “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刚来学校不久,一次评课李校长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成为一名教学名师,一定要三多,多看书、多思考、多钻研。成长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学习,从书本上学到更多,这样才能快速成长。

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砺;我们可以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学习的方式,更不能忽略读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

读书,让我逐渐体会到当老师的方式,带给我成长的快乐!

阅读使我意识到我想成为一个充满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学需要激情。只有对教学和学生充满热爱,才能保持激情,使课堂充满活力。

读书使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是有思想的人。教师要教好书,就要善于思考。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教师只有具备广阔的思想境界,才能培养出有利于国家的人才。

书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它的浩瀚总是抵着我的渺小;书是智慧的使者。它的沉重总能唤醒我的弱点。这本书滋润了我干枯的心,使我告别了初任老师的青涩和教育的成熟;书充盈着教师的生命,激励着我不断地开拓创新。

读书就是在理想世界里种下希望,放飞梦想。老师,学生,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命的需求吧!

让迷人的书香飘进校园!因为最重要的是,书香能走多远,而师生的成长更是新的篇章!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11

最近我阅读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感受颇深,在书中,每一篇文章都让人如此地感动并触动了心弦。原来教师还可以换一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念去对待你的学生,对待你的成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是一名具有很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

一个不热爱自己专业的老师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俗话说:“教育无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明白,我需要培养的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这一点:

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更是完成别人的任务。它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展示。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 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

我们的冷静和自信、反思和改进都在这里。 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

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家庭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的晴雨表。我们会努力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法逐渐让孩子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读了这本书后,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对待任何人和事都要有耐心,都要虚心的学习,多点认真、多点耐心、多点信任,这样才能成为成功的教师。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12

《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不像有的教育理论书籍一章章地说些空洞的理论,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连缀而成。全书分成六辑。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长的一两篇也不过两三千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杂文集。所以,读这本书并不感到累。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是花自己大块的时间去读,而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去读的,大多是“车上、枕上、厕上”的时间。

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有了一种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的冲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触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读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晦涩难懂或者是说教的印象和感觉,但是读这本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以为一本好书不是故弄玄虚,让人难懂,也不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应该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能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的书。这样的书才能发出启迪智慧的力量。无疑,王老师的这本书是这样的一本能引起人反思的好书。这是它给我留下的印象。

王老师所记叙的主要内容是发生在自己或者身边同事身上的教育的大事小事或者现象。伴随这些现象往往是我们通常的做法,然这些做法是否是尊重学生的,是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王老师从他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读着王老师娓娓道来的文字,让我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教育实践,王老师所述的现象,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到底有没有出现过!一页页地读,也跟着反思。读完全书,掩卷而思,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天天喊在口头上,写在墙上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很多都是徒有虚名的口号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王老师的教育实践,看得出他是在努力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王老师相比,自己还相差的太远,自己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努力做一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老师。

在书中,王老师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他用事实证明了他所说的话。他还说,教师要有悲悯之心……我以为说的都很在理。一名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老师,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恐很难教出一群知书达理又善良的学生。

王老师的书中还有许多好的思想和精辟的议论与阐释,但是因为自己断断续续地读完全书加之自己的水平有限,实在难以将书中精华用简练的文字全部表达出来。

这本书的名字,王老师将它定为《致青年教师》,我想这是王老师的谦虚,选择了初入行的青年教师,希望能给他们刚刚开始的教育教学生涯有些指导和参考价值。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教师,从绝对年龄上说,我也还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就我个人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它不仅仅是适合青年教师读的书,他还适合其他所有的教师以及管理教育的领导和政府官员阅读!

当我打开《致青年教师》,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

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一、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你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了没有?学生这节课有发展吗?这种隐性的服务理念应该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服务。

二、要学会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具有奉献爱心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感谢社会给予我的这个崇高而又伟大、稳定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令所有人敬佩。第二,要感谢在各个岗位上做奉献的纳税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个体劳动者。既使他们起早贪黑,生活无着落,也在为我们提供着经济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们的子女。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学生及其家长,因为教育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学生,而购买这个服务的是家长,家长是学校的上帝。而消费者才是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和质量提高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感谢家长,因为他们的选择,我们的工作才多一份安定,少一份危机;因为他们的选择,才为我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础。第四,要感谢我们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边的每一个人。

三、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多读书。魏书生初中毕业,却达到了融合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在被问及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说:我就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

四、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我们的事情别总让学生做,因为孩子们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吗?我们会着装整洁、得体、精神,言谈、举止文明,因为孩子们是会观察和欣赏的。升国旗时我们会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因为孩子们也关注你的热爱和信仰。他们有了信仰,我们才好教育。我们一定不会在教室和学生集会场所吸烟,接打手机、喧哗,更不会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更会保持办公室整洁。因为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的维护,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是会跟我们学的。我们是能够尊重学生人格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和孩子们的尊重是相互的。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笼头是不难的,节约纸张、爱护教学工具是自愿的,我们节约的习惯是带给孩子们最朴素和最美好的礼物。遵守时间,遵守诺言。我们对规定和允诺的实现,带给孩子们的将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体验。

五、锤炼业务说我们是“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也说明我们有精力去学;“教师”说明要传授知识,更说明我们需要有更精湛的传授技巧和更高超的教育艺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对自己负责。作一个青年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我们经常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老年教师中多数人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丰富的业务经验;但又不满足于同他们的竞争——作为青年人有理由对业务的质量有更高的追求;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会时刻警惕容易在自已身上滋生的颓废与懒散,永远没有满足之时,就因为我们还年轻,我们的教学还没有尽善尽美,我们需要更多的锤炼。我们会备好每节课,参与好集体备课。我们的从容和自信,反思和提高,都来源于这里。我们会互相多听课,青年教师杨恒奇说过:“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由人及已会很有收获。我们会关注孩子们的每一本作业,因为他是孩子们学习收获的晴雨表。我们会尝试着改变,让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孩子们喜欢,让我们的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老师。说实话,面对学生,我笑过,也哭过。我曾为学生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动得流泪,也曾为他们中一些同学的不争气而伤心落泪。事后,我常埋怨自己太没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吴非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明白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为教师,就是教学生做一个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是一个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冷眼处之的人。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都是冷血动物,那么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认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关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发现真善美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领路人,我们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原。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所以说,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 。这其实跟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不能事事斤斤计较,不能嫉贤妒能,不能心胸狭隘,我们不妨也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强的老师。一个连自己专业都不爱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优秀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开关”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我们要想当一盏不灭的灯,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使这盏灯一直发光。所以,过去我们那种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得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识面很广,而知识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们老师还停留在原来所学的知识层面上,我们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应当远远高于学生,非此不足以为师,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应当表现得比学生更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要学生面前的道路。

青年教师读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更多>